這幾天看了一本"媽媽是最初的老師[一位母親的十年教養札記]"
作者:蔡穎卿
出版:天下文化- 親子生活
出版日:2007


  作者有兩個女兒都非常的出色,因為丈夫的工作調動關係,必須從台灣將孩子帶到泰國曼谷讀書,初到曼谷時孩子都不會英文,為了進入國際學校,作者選擇了一個很遠,但是和老師教育觀念卻很相近的地方學英文,後來兩個孩子都進入了國際學校唸書,也終於融入了當地的教育和生活,後來又因為父親的工作,搬回了台灣,女兒這時對於中文卻又一知半解,作者又很努力的一起陪伴著孩子學習,孩子都獲得很好的成績,又因工作再次回到曼谷兩年,兩年後又赴新加坡。


一、課業學習方面:
      大女兒回台灣直接唸國三,開始除了英文以外,其他的科目都慘兮兮,直到國三畢業時,竟然排名全班第四,全校第37,兩個孩子也很樂觀,一般外人看到她兩個優秀的孩子,都覺得很厲害,但是作者卻有不同的見解,她說:[在這樣的測驗裡(台灣教育),樂旂其實有很多字是寫不完整的,不過因為有很好的匯集與統整的能力,她可以在選擇題中大展身手,如果這些測驗是像她在曼谷國際學校所做,必須以完整的文字表述答案,我很懷疑樂旂還能不能考及格。所以傳統中用來表示"成績"的數字數不是夠客觀?]
回台灣前,作者已經做好心理準備,要開始循序漸進的替大女兒補強國中三年的國文,結果回台灣後,樂旂竟沒有時間寫中文,每天最常寫的字是ABCD和1234,大女兒還笑著說:[媽,還有甲乙丙丁也會變的很熟,這是以前我沒有用過的中文。]


小女兒因不曾在台灣上過小學,所以作者重新開始從小一的課程教起,甚至小女兒剛開始寫中文,用的是左手用畫的方式寫出來,所以可見作者花多少心思在孩子的教育上。有個周末小女兒拿到196題的數學功課,竟然大笑說:[我在曼谷真的是太好命了,老師最多派40題 。]
小女兒不喜歡上台灣的美勞課,因為老師常要求學生這樣做,那樣做,使學生作品出來都一樣,她覺得應該每個人做出不同的作品,然後大家一起來討論。


二、生活教育
有天大女兒問媽媽說:[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,我明天要考試想多唸點書。]媽媽說:[不差那10幾分鐘吧!],還是讓女兒洗完碗。
媽媽在廚房炒菜,也將女兒叫進來學習,告訴她們怎麼料理食物


心得:
台灣的教育制式化的,把每個學生放再同一種框框裡面,要求學生要把自己鎖在框框裡面,並且跟框框越來越像,所以教出來的學生都很沒有創意,也不適才適性,現在的家長,都覺得反正到學校老師就會教了,所以在家裡很少花心思在陪伴孩子學習,殊不知,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。



作者的媽媽在她小時候曾帶她趴下來,指著一塵不染的地板說:[妳看,好美。] 作者是一個平凡的母親,將她媽媽教導她的,傳承給孩子,並沒有強迫孩子該要學習些什麼,她讓孩子在生活中體驗平凡的美,一點一滴都是學習,現在很多父母是"父慈母孝"(撇開虐童的父母不談),讓孩子基本的生活技能沒有好好發揮的餘地,只要求不客觀的成績,所以很多人很會念書,但是人際關係卻是有問題的,我們常常羨慕別人孩子厲害,卻不知父母付出了多少的心血。


古言有謂:[慈母多敗兒],應該讓孩子親自參與生活中每個部份,並不是只要會讀書,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學。在書裡面也可以看到,作者對於孩子的"開放性"教育,她讓孩子自由的抉擇,在合理的範圍內自由的發揮,常常的鼓勵孩子,書中談到一個被信任的孩子會自重自愛,一個自重自愛的孩子會主動學習。


雖然我也是填鴨式的教育體制下成長的,書中作者的一些教育方式並不是很能運用得宜,也許遇到孩子的一些問題,還是可能有忙亂或是不知如何解決,但是期許我自己,能朝著書中作者的教育理念走,沒有一個人能完美,但願能和孩子一起創造平凡,但是美好的生活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aw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